比特幣的量子危機:挑戰與應對之策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中,比特幣一直處於風口浪尖,而近期谷歌推出量子晶片Willow一事,再度引發了加密社群對於量子運算攻擊的熱議。人們不禁擔憂,比特幣是否會被量子計算機搞垮?其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量子晶片引發加密市場震動
12 月 10 日,谷歌在官方部落格宣佈推出最新的量子晶片 Willow,此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得加密社群陷入了對量子運算攻擊的深度討論之中。量子運算是否有能力破壞現有的加密安全機制?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是否真的面臨巨大威脅?
或許是受到此消息的部分影響,加密市場迎來了一次劇烈的回檔。據 Coinglass 的數據顯示,在短短 24 小時內,便觸發了高達 17.58 億美元的清算。比特幣的價格一路從 10 萬美元狂跌至 9.4 萬美元,跌幅約 6%。以太幣及其他山寨幣的境遇更是慘不忍睹,以太幣從昨晚高點計算,最低跌幅達到了約 10%,而其他山寨幣的跌幅甚至高達 20%。
比特幣面臨量子攻擊的真實威脅剖析
比特幣協議大致可精簡為挖礦(基於 hash)和交易(基於橢圓曲線的簽名)兩大核心部分。若要在短時間內成功攻擊比特幣的 hash 和簽名,粗略估算需要一台擁有約 1300 萬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才能在 24 小時內完成解密任務。相比之下,谷歌的 Willow 晶片雖然是量子技術的重要進步,但僅有 105 個量子比特,要達到攻擊比特幣所需的算力,可能就如馬斯克所形容的那般,需要在所有沙漠都安上太陽能才行,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顯然是不划算的 “用大砲轟蚊子” 之舉。
然而,比特幣也並非毫無隱憂。早期一些古代錢包因採用 Pay – To – Public – Key 格式,存在公鑰洩露的風險。一旦公鑰被公開,針對 ECDSA 調整過的 Shor 演算法就能在理想的量子電腦上運行,以多項式時間找到私鑰,就連中本聰的 100 萬個比特幣也可能受到威脅。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的加密錢包已不再使用這種格式,以太坊的創始人 V 神也曾提出一種降低量子計算風險的方法,即在 3 月的 X 貼文中所解釋的,通過一次簡單的硬分叉即可解決此問題。用戶只需下載新的錢包軟體,大多數用戶便能避免資金損失。
比特幣的應對策略與未來展望
比特幣一直在持續演進和發展。未來,它可以引入諸如基於 hash 的 Lamport 簽名,或者抗量子的基於格的密碼等先進技術,而且這些都可以通過軟分叉的方式來啟動,從而提升其安全性。
除了依賴開發者的技術創新,用戶自身良好的使用習慣也能有效抵禦量子威脅。例如,每次交易都更換接收地址(一次一密),避免地址複用;在量子電腦尚未構成足夠威脅之前,可將資產轉移到相對更安全的隔離見證位址中等等。
量子電腦距離真正成熟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在此期間,區塊鏈的加密演算法也會不斷迭代升級。可以說,量子計算和比特幣所代表的區塊鏈技術正處於相互博弈的狀態,在這種博弈中,雙方都在不斷推動彼此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微軟股東投票事件的衝擊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微軟的主要股東在投票中反對將比特幣納入公司資產負債表。他們認為比特幣的高度波動性可能會對公司的財務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而且也不能確保這樣的投資能為投資者帶來正向回報。此舉無疑也對市場情緒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使得比特幣的未來走勢更加撲朔迷離。
比特幣市場前景展望
如今,權力集中的特朗普即將上臺,其擁有的權力和野心超過以往,然而距離他真正施展拳脚尚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加之西方聖誕節和東方春節期間,市場往往存在流動性變現需求,這都可能加劇市場的震盪。但震盪之中也蘊藏著機會,比特幣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仍有待時間的檢驗。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加密世界裡,唯有不斷創新、提升防禦能力,才能在量子威脅以及各種挑戰面前立於不敗之地。